能不能用标准化的方法和手段,助力对口扶贫协作地区和对口支援地区消费扶贫工作?2018年以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探索农产品消费扶贫标准化试点,帮助对口支援地区改造生产链、畅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两年的“上海实践”证明,消费扶贫标准化确实非常有效。
如何直接联结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当地产业持续发展,推动对口扶贫协作地区和对口支援地区产品深度融入上海和全国市场?上海随易网络有限公司(食行生鲜)承担了上海外延扶贫基地蔬菜供应标准化试点项目,推出线上预订、线下社区智能冷柜自助提货的
C2B2F(Customer to Business to Farm/ Factory)生鲜零售新业态,形成生鲜电商农产品质量标准、食品安全管控标准、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服务标准等标准体系。通过反向定制路线、以销定采和订单式采购实现零库存,降低流通环节成本,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到居民餐桌的无缝对接,实现外延(扶贫)基地与社区智慧微菜场的消费扶贫产销对接,推动更丰富、更平价、更安全的优质蔬菜走上上海市民的餐桌,带动对口扶贫地区的贫困户增收脱贫。同时,该公司将追溯体系作为扶贫有效工具,提供跟踪追溯新技术,以实现对贫困地区生产的农副产品全产业链升级,促进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加工消费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通过二维码追溯技术,为扶贫对象设立专有“二维码名片”,做到一物一码、一户一码。在对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的扶贫工作中,通过追溯系统先精准到基地,再精准到每一个立档建卡的贫困户,将扶贫产业信息与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准确对应,帮助当地贫困户精准脱贫。2017年以来,该公司累计销售遵义优质蔬菜400多吨,帮助291户贫困户建档立卡,销售额339.67万元。
通过上海外延扶贫基地直采、社区直投、冷链配送、信息追溯等资源整合,实施产供销一体化标准体系,在减少流通环节,控制和降低蔬菜的单价成本,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实现消费扶贫、消费脱贫。目前,食行生鲜已覆盖上海全市14个区,近2000家社区智慧微菜场覆盖超170万户家庭,累计销售额已超6031万元。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承担的新疆喀什地区小南瓜产品种植和加工技术标准化试点,项目在喀什泽普依玛乡和赛力乡累计种植推广面积66.7公顷。结合上海的科技、检测优势和喀什地区优越的地理资源,将小南瓜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与营养成分、功效成分和安全指标的数据检测相结合,通过详尽的检测分析来筛选最优的种植、储存和加工方案,最终种植并收获高品质的小南瓜。小南瓜每公顷产量达到产22.5吨~27吨,其中以辉煌南瓜产量表现最为突出,每公顷产量达27.5吨。
该研究院依托科学数据分析新疆喀什的产地优势,结合科学的推广模式,建立标准化的种植、培育、加工规程,同时,协助建立从种子选育到成品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确保高质量南瓜产品的稳定产销,通过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产业化新业态,“援疆小南瓜”走俏上海高端消费市场,帮助当地6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4000元。